|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3473|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禅宗六大祖庭

[複製鏈接]

6

主題

8

好友

378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5 天前
  • 簽到天數: 386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62
    金錢
    652
    威望
    378
    主題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3-3 17:22: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禅宗六大祖庭感悟之旅

    主线:
    广东南华寺湖北五祖寺—湖北四祖寺—安徽祖寺—安徽祖寺—河南少林寺

    华寺位于韶关市南二十公里庾岭分脉的山麓中,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年),初名宝林寺。寺庙依山而造,面监北支流曹溪。唐仪凰二年(677年)禅宗六祖慧能住持曹溪 发展了禅宗南派 是最为著名的禅宗祖庭;有岭南第一禅寺之称.唐朝朝廷赐名“中兴寺”、“洪泉寺”。宋初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南华寺现有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以中轴线布局,前后七进,殿宇辉煌,绿树婆娑。一进山门,穿过小巧别致的“五香亭”和放生池,可望见二门门楣上“宝林道场”四个大字匾额。门的两旁有“东粤第一宝刹,禅宗不二法门”的对联。二门内建有壮观的天王殿,殿内供奉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背后为一处布置精巧的小花园。园内东西两边有钟楼、鼓楼。北面丹墀大雄宝殿,又名三宝殿,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药师、阿弥陀佛,各高八米。大难宝殿后有藏经阁、灵照塔、祖师殿。藏经阁中佛经多为历代皇帝所赐,十分珍贵。南华寺中有大量珍贵文物,如六祖真身像、唐代千佛袈裟及圣旨、北宋木雕五百罗汉等。六祖即慧能大师。相传慧能(638-713年)本上一个樵夫,目不识丁,一日听人诵读《金刚般若经》而悟道,于是投到禅宗五祖弘忍门下,深得五祖器重。弘忍将衣钵传于慧能,慧能后来被尊为禅宗六祖。慧能提倡顿悟法门,传承很广,为禅宗南宗创始人。六祖圆寂后,其肉身成胎,用中国特有的夹苎造像工艺塑成“六祖真身像”。六祖身披袈裟,神态安祥。南华寺三百六十尊北宋木雕罗汉像神情逼真,栩栩如生。这些木雕罗汉全为坐像,都是用整块松木、樟木或楠木雕成,高约60厘米,雕刻技术纯熟精湛,生动表现了罗汉各自不同的性格。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木雕罗汉像上还有功德铭文,如“大宋国广州右第一厢第四届住止女弟子邓氏六娘谨抽净财镌造罗汉一尊舍人韶州南华寺永充供奉”,这些铭文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南华寺中还有灵照塔、卓锡泉等胜迹,卓锡泉也称九龙泉,泉水甘冽、沁人心脾。古人有诗赞曰:“松叶参天茂,南华古寺深,慧能勤说法,罗汉有知音。”
                    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唐咸亨三年(672 )创建,位于黄梅县东12 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 弘忍是唐高僧,对禅宗发展颇有贡献。他在东山寺授徒时,不用传统 的《楞伽经》,而改用《金刚般若经》。从此,这种传习法成为禅宗授徒 的定。弘忍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曾今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分辨其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 勿使惹尘尘埃。”弘认为慧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见本性,而神秀的悟性 略逊一筹,所作偈未见本性,于是将慧能定为接班人。弘忍所倡导的这种 禅风影响深远,早已波及东南亚和日本,每年慕名而来五祖寺的参谒者至 今不衰,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由黄梅县乘汽车可直抵东山山麓,下车后没石径登山,经一天门、二 天门即至山门。五祖寺建于山腰,亭阁楼台、殿宇僧舍皆为绿树翠竹所遮 掩,彼此有重门相通,小路相连,是典型的廊院式布局,极富园林情趣, 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山门内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 王殿、大雄宝殿、麻城殿、真身殿。真身殿后是通天门,门外有石径直通 东山主峰白莲峰。麻城殿左右建有圣母殿、观音殿。 麻城殿即毗卢殿,据说它当初是麻城县善男信女出钱出力修建的。古 代交通不便,麻城县又地处大别山区,但他们穿山越岭,将本地生产的砖 瓦,一块块、一片片地背到200 余公里外的东山。此情此景感动了黄梅县 人,便将此殿称为麻城殿,以资纪念。 真身殿是弘忍圆寂后停放其真身的地方,故称真身殿。现在,真身早 已不存,里面只供奉着弘忍的塑像。真身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画栋雕梁, 飞檐翘角,十分雄伟。善男信女至此,无不顶礼膜拜,以缅怀先贤。 东册风景优美,古迹众多。从一天门至白莲峰,长达3 公里,游人不 仅能感受到“鸟鸣云间树,泉流涧底滩”的清幽意境,而且能欣赏到释迦 多宝如来佛塔、十方佛塔、飞虹桥、大满禅师塔、讲经台、授法洞、舍身崖、棋盘石、莲花洞、白莲池等着名景名。其中,释迦多宝如来佛塔、讲 经台和白莲池都与弘忍有关,分别传为他死后的埋骨处、生前的讲授佛法 处和手植白莲处。这些古迹,更是远近闻名,务须驻足观赏,千万不要错 过。 由五祖寺折回黄陂后,还可一游四祖寺。四祖寺与五祖寺齐名,是五祖之师四祖道住的讲经说法处。


    四祖寺初名幽居寺,后赐正觉禅寺,俗称四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双峰山(亦称西山、破额山),为佛教中国禅宗第四代宗师道信(579-651)开山弘法之处。唐武德七年(624),道信祖师改革古风,定居收徒,坐作并行,以农养禅;,首创禅融般若、禅戒合一、顿渐并用,开后世南宗、北宗、牛头宗之先河,是中国本土化禅宗--东山法门的奠基人和始兴者。
      千百年来,历代王朝褒赠有加,四祖寺日趋宏大。全盛时期,拥殿宇八百间,住僧千众,地广八里,庵、塔、亭、桥遍布山林。然而近百年间,屡遭劫难,祖庭设施几遭毁尽,而历劫幸存的仅有院外的初唐毗卢塔、唐宋众生塔、五代衣钵塔、历代无名法师墓塔以及元代灵润桥、明月桥和历代摩崖题咏石刻、西山古道石板路等达30余处。
    2001年,四祖寺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祖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境内的司空山。司空山海拔1227米,方圆35平方公里,山势奇特。“一峰玉立,丹笔鬼工。南望端岩,如画照海。西瞻卓绝,若峭壁插天。迤东绕北,则移步换形,变幻莫测。”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司空,此人一生为官清正,后隐居此山,故得名“司空山”。司空山渊源于周,开发于汉,盛极于唐;西汉末,梅福(字予贞)因上疏削王氏权柄,未成其愿,后便挂冠出游,归隐在此山赤壁下炼丹。李太白游司空山有诗道“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读”即指此。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灭佛,在禅宗也面临灭宗灭派的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禅宗二祖神光慧可受达摩心法,护经像南下舒州隐居此山,建刹说法,“跃过三湘七泽中,两肩担月上司空;禅衣破处裁云补,冷膜饥时嚼雪充”。可见慧可法师上山时,环境相当艰苦。慧可大师初来司空山就住在主峰下“仰天窝”的中石洞里,后在洞前加盖石室。石洞冬温夏凉,龙虎环抱,后依石峰顶。千仞屏藩;前对钵盂山,双峦拱顶,乃天造道场,洞天福地。僧璨住在石室后侧石洞(即三祖洞)。现在,“二祖禅刹”及当年“祖师洞”、“三祖洞”、“讲经台”、“传衣石”(当年二祖把木棉袈裟传给三祖之处)依然如旧,二祖秘籍珍藏地“葫芦石”至今还是一个谜。二祖慧可之徒僧璨经过长期的流离失所的艰苦生活,最后选择了当时宗教势力较为薄弱的陈晋熙郡境内的司空山为其卓锡之地,是为了避免当时激烈的宗教对抗及尖锐的宗教派别门争。这一举措保存了佛教的实力,为禅宗今后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空山处于大别山腹地,背倚华北,面对江南。连接天柱,远望匡庐,毗邻蕲黄,独处中枢。二祖慧可在此传衣钵与三祖僧璨,璨于皖公山传四祖道信,道信于黄梅双峰传与五祖弘忍,弘忍又在黄梅传六祖慧能,一百余年禅宗衣钵传五代,皆未出大别山西南麓,这种稳定的地理格局,与北方随宜行化、四处流浪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使得禅宗能在平静、安宁的环境中发育成熟,成为对世界哲学思想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派,也应验了达摩祖师“一花开五叶,五叶结正果”的预言,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若没有司空山,就没有中国佛教禅宗。它不愧为中国禅宗第一山的称号。慧可大师圆寂后,隋文帝赐谥“正宗普觉大师”;唐德宗赐谥“大祖禅师”,确定了慧可禅师的历史地位和他对中国禅宗的重大贡献。
      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遣中史杨庭光来此山采长生不老药长春藤,经司空山住持慧能大师弟子本净禅师指点,方获此药。玄宗大喜,召本净大师入京,于白莲寺安置,与名僧硕学相过从,阐扬佛理,词辩倾注;得玄宗及四众称善,即赐号“大晓”,拜国师还山。玄宗赐银赖建“无相禅寺”,造僧房5048间,下设九庵四寺。顿时间司空山名扬海宇;僧尼云集,香客盈门,盛况空前。
      至德元年(756-757年),李白随永王李麟兵败后,从乱军中逃出,因久闻司空山胜境,时至第二年,诗仙避居此山,得“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之句,留下了《避居司空原言怀》和《司空山瀑布》诗两首。历代墨客骚人、名流雅士皆慕名而来,拜佛祖访仙踪;一时间名人诗文碑刻遍满山间。大部分现在还可见到。如“我来司空山,登台怀李白”,“佛氏虽殊数,二祖曾卓锡”,“李白曾卜筑,慧可尝洞栖“等诗句。人们怀念李白并在其住处“司空原”建了“太白书堂”,珍藏了诗仙书画等用品及历代文人墨客的佳作。书堂前有状如樱桃的“奎心石”,旁有万斗酒瓮“印心石”和常年不涸的“翰墨泉”及“洗墨池“”。
      至明天启元年(1662年),司空山的佛事又开始复兴。太空如浩禅师为恢复“二祖寺”四处奔波,得到明太守阮自华和柱史颜远大力相助,建造了祖师殿、大雄宝殿等,并建立了一石坊。明末和太平天国时期,又几遭兵燹。到了“文革”后期,司空山仅存的近六十尊佛像和一座大雄宝殿也被破坏。
      司空山不仅景色佳绝,而且远眺近观皆有不同的形象,从东南看,像一尊大佛似会似卧;从南面看,能见到如同幻影的大、小司空双峰,人称变乳峰;从西面看,真乃“司空斜插一枝峰,压倒群山千万重。欲问仙家何处有,鸡鸣犬吠白云中”;从北面看,此山一峰突起,像一把宝剑直逼云霄。
      司空山胜景层列,美不胜收;着名的有“二祖禅刹”、“太白书堂”、“北岭松风”、“乌牛古石”、“赤壁丹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等司空八景,还有“司空佛光”、“渡仙桥”、“龙头石”、“天马石”(上有“唐在天圣帝”石刻)等,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司空山有古洞十余座,其中普陀洞最大(又称“水帘洞”),洞后壁有方井,可容水二、三升,旋取旋出,终岁不涸不溢。中建楼层三间,供奉本净大师石像。水从洞顶流下,旧名“珍珠水”。游洞者,遥封远山,千层螺黛,近临流水,百尺珠帘。世外红尘飞不到,松间玄鹤去还来。趺坐其中,有身世皆忘者耶!还有那充满了奇妙传说的“仙女洞”、“观音洞”、“白鹿洞“等,常常使人浮想联翩,陶醉其中。
                              三祖寺,原名山谷寺,在在安徽省潜山县城西9公里野寨小街北。据旧志载:南朝梁时(公元507年),白鹤道人、宝志禅师,两人都想在此处建道场,梁武帝命他俩各施法宝识地,得者居之。道 人放白鹤,和尚抛三祖山谷干元禅寺锡杖。鹤飞在前,将落地时被锡杖飞来声所惊,止于他处,锡杖卓立此地,宝志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命名为山谷寺。北周初,禅宗三祖僧璨隐居于此,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正式驻锡于此。并在此传衣四祖道信。唐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唐肃宗诏赐山谷寺为“三祖山谷干元禅寺”。自宝志开山创建,近1500年来,该寺少衰即兴,始终巍立于禅林之中,实为国内不可多见的佛刹。更以三祖僧璨受度于二祖后,于此传四祖,又行游返化于此而扬名宇内。今日山谷寺或称三祖寺,这里群山环抱,中耸一山峰,苍然独秀。潜水流其前,天柱耸其后,风物秀丽,堆碧叠翠,                  
                          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因其座落在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2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门额上有清康熙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更添一道辉煌的风景。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憎拔陀落迹传教而依山敕建少林寺。释迦牟尼大第子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达摩泛海至广州,经南京,北渡长江来到嵩山少林寺,广集信徒手传禅宗,被佛教界尊奉为中国禅宗的祖初,少林寺也被奉为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
      少林寺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隋唐时期,已具盛名;宋代,少林武术已自成体系,风格独绝,史称少林派。成为中国武术派别中的佼佼者。元明时期,少林寺已拥有憎众二千余人,成为弛名中外的大佛寺;清代中期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
    少林寺虽历经沧桑,但是留存下来的文物仍然相当丰富。如:自北齐以后的历代石刻四百余品;唐至清代的砖石墓塔二百五十余座;北宋的初祖庵大殿;明代的五百罗汉巨幅彩色壁画;清代的少林拳谱和十三和尚救秦王等彩色壁画等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

    查看全部評分

    6

    主題

    5

    好友

    687

    積分

    高中生

    笨蛋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19-4-23 09:24
  • 簽到天數: 754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168
    威望
    687
    主題
    6

    回文勇士 男生勳章 文明人 中學生 簽到勳章

    沙發
    發表於 2012-3-4 18:16:33 |只看該作者
    普及 知识,谁需要拿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8

    好友

    378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5 天前
  • 簽到天數: 386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62
    金錢
    652
    威望
    378
    主題
    6
    板凳
    發表於 2012-3-6 10:33:12 |只看該作者
    佛教的文化...
    請大家多給發帖者支持,有您們回應支持,才有動力去發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

    好友

    568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3-2 22:09
  • 簽到天數: 323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92
    威望
    568
    主題
    1

    男生勳章 文明人 回文勇士 中學生

    地板
    發表於 2012-7-30 19:06:43 |只看該作者
    請善用帖子右下角舉報鍵,來檢舉有害網站/垃圾/宣傳帖,每個舉報會有金錢增加。
    行业务工业务工作为了吗的话
    不要把自己的東西藏起來,論壇需要你的分享才能成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0

    好友

    3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昨天 21:38
  • 簽到天數: 3410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3580
    威望
    38868
    主題
    2
    5#
    發表於 2023-1-8 18:29:12 |只看該作者
    神圣所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7-1 00:12 , Processed in 0.0163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