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當數學遇見文化 (107MB@PDF@KF/ML/FD/RF/UU) [打印本頁]

作者: hibye3721    時間: 2022-11-16 22:54
標題: 當數學遇見文化 (107MB@PDF@KF/ML/FD/RF/UU)
【檔案名稱】:當數學遇見文化
【檔案大小】:107MB
【檔案格式】:PDF
【檔案語言】:繁體中文
【檔案空間】:KF/ML/FD/RF/UU
【上傳日期】:2022/11/16
【刪檔天數】:30天無下載自動砍檔
【預覽圖片】:
When.Mathematics.Meets.Culture.jpg
【內容簡介】:
  當數學遇見文化 是誰影響了誰?

  你知道嗎?

  三次方程式的解法竟涉及醜聞?

  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的全真道士也研究數學?

  日本寺廟祈福的繪馬,曾經是用來發表數學研究的?

  不同的文化,看見相同的數學!

  發生穿越時空的數學交流?

  阿拉伯人善於處理遺產問題?

  希臘人不只會製造浪漫,更會欣賞數學?


  本書作者群長期致力於數學教育,他們以極富啟發性的文字,結合歷史敘述的手法,以時間軸貫穿數學與數學家的故事。當中特別擷取幾篇具有代表性的專欄文章,希望藉此呈現數學vs.文化的所有面向。

  內文除了觸及歷史文化脈絡與數學知識活動的相互影響之外,甚至提供一些至今仍有意義的數學知識,譬如「畢氏定理」的內容,它的古典證明具有永恆不朽的學習價值。透過一些具體實例的呈現,娓娓道出數學在不同的歷史文化中所呈現的多元面貌,為「數學是世界的語言」這句話做了最佳的詮釋,讓你看到數學不僅是加減乘除,更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作者簡介:
洪萬生
  1949年生。美國紐約城市大學 (CUNY) 科學史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其教學和研究始終專注於數學史及其相關教學應用,故於1988年10月發行《HPM通訊》,迄今已一百多期。主持「台灣數學博物館」(museum.math.ntnu.edu.tw),利用網路,結合科普同好,分享國內外的數學普及活動之學術與教育資源。對於推廣數學普及讀物的書寫、出版、閱讀不遺餘力。他堅信:「循著歷史的軌跡介紹數學,這種進路是理解、深入體會數學的最佳途徑。」

英家銘
  1974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博士候選人,師承洪萬生教授,專攻東亞數學史,並關注數學史融入數學教育的議題。曾任國中數學教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助教。他對歷史、哲學、語言等有廣泛的興趣,熱愛棒球與科幻,是兄弟象迷與 Star Trek 影迷。

蘇意雯
  1968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博士。現任教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自從大學時代接觸 數學史之後,便深深為數學的文化面向所吸引,在洪萬生教授及林福來教授的指導下,完成國內第一本討論數學史與數學教育之關連的博士論文。推廣數學普及著作 的閱讀,與大朋友、小朋友分享更多元的數學觀,是過去、現在及未來一直努力的方向。

蘇惠玉
  1970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現任臺北市西松高中數學教師。研究所時主修數學史,希望以更有效的方式將數學史的材料融入數學教學中。在教學和其相關工作之餘,喜愛閱讀文學作品、看電影和影集,特別喜歡日劇。

楊瓊茹
  1978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現任屏東高中數學教師。喜歡與學生分享數學史人文面向中的智慧,希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一位對數學很有熱情的老師。在教學之餘,喜愛打羽球、閱讀歷史小說、科普著作。

劉柏宏
  1963年生。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數學教育博士。現任教於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研究方向為融合數學史於數學教學,喜歡接觸任何與數學相關的跨領域知識。近年致力於開發數學與科學通識課程教材,並探究相關的教育與社會議題。

【下載載點】:
https://katfile.com/2kbsoyzy0tt7

https://down.mdiaload.com/bnxpta4nyr8v

https://down.fast-down.com/2r7vfxtq07o1

https://rosefile.net/7i9tlcv1vh

https://userupload.net/hvhgcocgy3yy

【解壓密碼】:無

【Katfile資源總集】


作者: 夜长梦多    時間: 2022-11-17 08:41
数学不是文化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98:8080/)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