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麻将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和打麻将的中国人,成为美国人可以接触、愿意接触,乃至渴望接触的对象。
在游戏的历史上,像麻将这样联结弱势群体、营造互助氛围和社区归属的例子并不少见,风靡世界的桌游《大富翁》便是其中之一。
“知道”(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外国人也爱搓麻将?
大约一百年前,美国出现了一股麻将热潮。
从1922年开始,打麻将成为许多美国人业余时间里的重要活动。销售麻将牌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红色封皮的麻将规则手册畅销全国,时髦女郎周末在家中举办麻将聚会,报纸上刊登出名为“麻将沙拉”的食谱,至少有四部和麻将相关的电影上映,甚至有“麻将芭蕾舞剧”在纽约上演。
麻将在美国的突然流行,一方面是因为生产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精明的商家的推波助澜,他们营造出一种“遥远东方帝国”的异域想象,成功激发出大众的好奇和热情。
这种异域想象自然是充满误解和偏见的,但它却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正面作用。在打麻将的过程中,美国人形成了这样的印象:中国文化其实很容易理解,就像麻将一样容易上手;中国人其实很有趣,就像麻将很有意思一样;中国人完全不具备威胁性,就像麻将是相当和平的桌上游戏一样。
以麻将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和打麻将的中国人,成为美国人可以接触、愿意接触,乃至渴望接触的对象。
这种印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非常难得。1920年代的美国,正处在一战之后、大萧条之前的不安年代,排外情绪不断滋长。国会通过了极其严格的移民法案,限制移民数量。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强大,关税被提升到极高的水平,阻止与他国的贸易。简言之,对于移民来说,那不是一个好时代,生活在唐人街的华人很容易被美国人视作讨人厌的外来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麻将热潮一方面软化了美国人和华人移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也为华裔之间提供了更多联系和互动的机会。麻将是一种社交游戏,在唐人街不停歇的“搓麻”声音中,作为少数族裔的华人之间营造了更紧密的文化社区,塑造了更强大的身份认同,为他们更好地生活在美国多元文化之中提供了帮助。
就像很多流行风潮一样,1920年代的麻将热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有意思的是,另一个群体将打麻将的爱好传承了下来——犹太美国人,特别是女性的犹太美国人。
逃离欧洲的第一代犹太移民在美国落脚时,和华人一样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族裔,麻将也成为他们在困难年代营造社区的重要游戏。他们比华人更进一步的是:从1937年成立“麻将联盟”开始,就将其和慈善项目联系在了一起。赌博的色彩被消除了,保留下来的是游戏的快乐,而从中赢得的财富又被投入很多对社区有利的慈善项目之中,进一步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后来,当犹太人在美国立足下来,搬入郊区的中产阶级社区后,麻将依然在一段时间内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家住得远了,麻将成为联结彼此的渠道。
其实,在游戏的历史上,像麻将这样联结弱势群体、营造互助氛围和社区归属的例子并不少见。风靡世界的桌游《大富翁》,就是诞生在美国1930年代的大萧条之中。《大富翁》诞生的18个月内,它在美国就销售出了两百万份。在现实生活中潦倒失意的人们聚在一起,从游戏中寻找快乐。《大富翁》就像一块磁石,将需要抱团取暖的人们联结得更加紧密。
在如今这个年代,网络游戏在年轻人当中也发挥了类似的作用。尽管关于网络成瘾的指责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网络游戏也是一种社交,往往以组队共同完成任务的形式开展。在玩网游的过程中,玩家之间需要合作、互助,逐渐建立起社会信任和鼓励合作的社会规范。
当一些人还在用传统眼光来看待网游,认为玩网游的年轻人是“一个人对着电脑”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年轻人正在进行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这些发生在数字空间中的社交,一点都不比线下社交更加“虚拟”。
2016年初,德州大学的几位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如果你在网游中更多和不太熟悉的人组队,那么你在线下生活中也拥有更高的社会信任度。对于社会资源有限、竞争压力巨大的年轻人来说,网游或许是将他们联结在一起,互相支持扶助,从社群中获得力量的重要途径。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98:8080/)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