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山水写意,墨宝翰林[27P]
[打印本頁]
作者:
逸然
時間:
2016-11-1 18:47
標題:
山水写意,墨宝翰林[27P]
印象中的开封总是在下雨,清明时在下雨,盛夏时在下雨,秋天了,还在下。也许只是因为我总能碰到这会令人“湿”意大发的天气吧。雨天的开封,路上的行人不多,景区里的人就更少了。
穿过那雄伟高大的仿宋牌楼走进中国翰园,就像穿过了廊桥登上了一艘航行在书法艺术海洋上的巨轮一样,令人充满期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塑像,这座高达17米,重20吨的塑像提醒着人们作为炎黄子孙不要忘本,认祖归宗,寻根溯源是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发扬的传统。因为那是中国的文化。
中国翰园位于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西北隅,是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发起创建的一座融山水艺术景观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集古今中外诗词、书画、碑刻艺术之大成的文化园林,园区占地120亩,南部为园林风景区,北部为碑刻展示区,展出书画碑刻3800余块,长达六华里的碑廊以朝代为序,镶嵌了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碑帖,同时以书体分镶的现代碑廊全面展示了现当代书法大家的艺术风采。
开封地处中原,水系较多山则甚少,为了营造群山竞秀、百花争艳的乐园,翰园在南部风景区建造了仰圣山、文萃山和翰园山。眼前这座飞瀑直下的便是仰圣山了,虽是人造假山,但其充分的体现了中国人对山的定义和山的文化品位,它在具有奇、险、雄、峻等气势的同时又兼顾了清、绣、明、翠等美姿。位于山前的孔子像则体现了人们对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和那些古圣先贤们的敬仰。飞通向山顶,有7条小道可以攀登。站在山巅,举目远望,附近景观尽收眼底。
走过义红桥便来到了翰园碑林的北区,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碑林区域了。与其说是碑林,其实这里是一座以半壁廊式碑刻展示的碑廊。碑廊是翰园碑林展示碑刻艺术的主体,也是翰园碑林艺术价值的核心,同时也是翰园碑林大型古典建筑的集中体现。翰园碑廊从建筑分布上来说主要有三大碑廊,主体碑廊、 曲形碑廊和北碑廊。
若从布展内容上分,则为历代书法碑廊、现代书法碑廊、中山碑廊、名人书法碑廊、名人题词碑廊、兄弟民族书法碑廊、少儿书法碑廊、国际人士书法碑廊、元首碑廊、篆刻碑廊、绘画碑廊、赞助表彰碑廊、和新闻报道表彰碑廊等十二大碑廊。
总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碑刻规格最大者200厘米乘120厘米,最小者50厘米乘25厘米。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如此规模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走进碑廊,就如同乘坐一艘巨轮航行在艺术的海洋里。现代人学习书法多半从字体开始,而不是从历史开始,还没有研究懂书法的由来,就开始提笔练字了。中国翰园碑林正是向人们展示了上起殷商甲骨文,下至当代各书法体的发展历程及名家大作。
在人们品评观赏、含英咀华之间,真、草、隶、篆、行等流派早已一览无余,也更直观的了解了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发展史。
主体碑廊又称“翰林宫”。气势恢宏的建筑由南、北两个大殿、一座中心阁、田字形碑廊、4座凉亭和12个天井院组成。整座碑廊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金碧辉煌。之所以称之为“翰林宫”,是因其形如宫殿、翰墨如林。
主体碑廊主要有11块前言碑,由王愚(王顺兴)撰文,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书,前言碑主要对主体碑廊作了总的介绍。历代书法碑廊以朝代为序排列,镶嵌着商代至清末的名碑名帖197种,共计822块。
殷商书法:中国书法是与文字一同产生的,草创于6000年左右,真正成熟的文字大约在3700年前后,现代可考的字体较为完成的文字就是殷商甲骨文。
周代书法:
周代主要是金文。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面的铭文的统称。古代铜器主要是钟和鼎,故金文又叫钟鼎文。金文应用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在中国书法史上,金文已具有成熟的艺术性,其规范美、装饰美、形象美均超过了甲骨文。
战国书法: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文化思想动荡,书体多样。这时中国书法已从实用的不自觉行为逐渐变成了追求艺术美的自觉行为。随着铁器的使用,冶石有了工具,开始出现了时刻文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石鼓文。
秦代书法:
秦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诸体出新的开创阶段。秦统一六国以后,实行了统一文字的政策,由丞相李斯在六国文字基础上删繁就简,创造了小篆。秦代当时有八种书体,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大篆指秦统一以前的古文字,刻符:是刻在符节上的字体,虫书:是写在旗帜或符节上的字体。因这些字体有的像鸟,有的像虫,而鸟也称羽虫,所以称为虫书,摹印:是写刻在印材上的字体。印材有大小,所以在写刻之前必须先予规画,这就为什麼称「摹印」的道理,署书:是题在匾额上的文字,殳书:是铸在兵器上的文字。殳是一种兵器。以上6种书体都是固有的,而小篆和隶书则是秦代的创新。
两汉书法:
两汉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书体上讲,隶书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的主要书体,而且在隶书发展的基础上,章草和今草应运而生,行书和楷书也逐步形成。
魏晋南北朝书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确立的时期,连年的战乱打破了汉代儒家独尊的局面,玄学的崛起,佛教的传入,迅速而激烈的文化思潮,促进了人们的的思想解放,同时也刺激了书法艺术的发展。章书、楷书、行书等逐渐完善,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圣书贤。也出现了崇尚神采的审美观念,把书法艺术推上了历史高峰。
隋唐五代书法:
隋朝统一天下时间虽短,但书法却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兼有东晋南朝书法的疏放妍妙和北朝书法的方整遒劲。唐代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五代时期战乱纷纷,加上唐代书法已经成型,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
宋代书法:
宋代书法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是一个变革创新的时代。它直接五代,承唐继晋,开创了尚意一代新风。所谓“尚意”就是把书法家个人的学识、气质和素养都表现在其书法作品之中,以突出书法家的个性。
元代书法:
元代书法:
元代书法处于宋书尚意明书尚态的转折期,开始盛行帖学,到赵孟頫才人晋唐,扭转了南宋以后的衰微书风。
明代书法:
明代皇帝多崇尚法帖,“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因此造成明代书法的崇帖之风,简牍之美,几乎超越唐宋,而少有创新,使明代书法趋俗而伤于雅,妍美有余而古朴不足,书风日下,缺乏生气。
清代书法:
清代书法大体分为两个体系,一为帖学,一为碑学。清初沿袭明代书风,以阁帖为主,这一派成就较高的是翁方刚、刘墉、粱同书、王文治,称“清四家”。
除此之外的碑廊均以各自不同的内容向人们展示着不同地域、风格、内涵、样式的书法发展历史,翰园碑林的建立向人们展示了勤劳的民族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还保持着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骨和本色。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98:8080/)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