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angel6655 發表於 2015-4-11 08:48:32

《白话二十四史》5【晋书】

晋书
宣帝纪
宣皇帝名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
先祖是帝高阳的儿子重和黎,重和黎当时是掌火的官,他的子孙在唐尧、虞舜、夏、商几个朝代都是任这个官职。
到了周代,以掌火的官做司马。
周宣王时,任司马官职的程伯休父,因平定徐方有功,便被赐以官名作族姓。
秦末各地起义反秦,司马..是赵王歇部下的将领,参加伐秦。
秦亡以后,项羽封司马..为殷王,都城在河内。
汉朝定河内为郡,司马氏子孙就定居在这里。
司马..第八代孙出了征西将军司马均,均字叔平。
司马均的儿子是豫章太守司马量,量字公度。
司马量的儿子司马俊,俊字元异。
司马俊的儿子是京兆尹司马防,防字建公。
司马懿即是司马防的第二子。
司马懿少年时即有奇节,聪明而有谋略,博学而多闻,潜心于儒学研究。
汉末天下大乱,常慨然为天下忧心。
南阳太守杨俊是司马懿的同乡,以善识人著称,见了不到二十岁的司马懿,便觉得他是个非同寻常的人物。
当时的尚书崔琰与司马懿之兄司马朗是朋友,崔琰对司马朗说:“你的弟弟聪明而公正,刚毅而英俊,超出常人,你是不能超过他的。”汉建安六年(201),宣帝被选拔为向朝廷报事的上计掾。
魏武帝当时为司空,闻宣帝之名而欲征召他任职。
宣帝知道汉朝国运已经衰微,不愿屈服于曹氏,便假称有风痹之疾卧床难起,拒绝征召。
魏武帝使人夜里去刺探他,宣帝卧床不起。
魏武帝为丞相,又征召为文学掾,给使者下令说:“若再推辞不来,就把他逮捕起来。”宣帝惧怕而就职。
于是使他与太子一起相处以切磋学问,后迁为黄门侍郎,又转为议郎、丞相东曹属,不久转为主簿。
宣帝随军讨伐张鲁,对魏武帝说:“刘备用诡诈之计俘虏了刘璋,蜀人未归附而又争夺遥远的江陵,这是破蜀的机会,不可错过。
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好机会,事情是可以成功的。
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魏武帝说:“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终于不接受这个意见。
接着又随武帝讨伐孙权,孙权破败。
回军以后,孙权派使者请求投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当归于曹氏。
魏武帝说:“此儿想把我放在生着炭火的炉上烧烤啊!”孙权又答书说:“汉的国运将尽,殿下十分天下有其九,还以臣德服事汉。
我向您称臣是符合天意人心的,虞、夏、殷、周所以得天下而不谦让,是怕违背天意,知道命运之所归啊!”魏国建立后,迁为太子中庶子,每次参与议定大事,总有奇策异谋,为太子所信赖重用,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四友。
后迁为军司马,对魏武帝说:“昔日箕子陈述治国之谋,把食放在首位。
当今天下百姓不参加耕种的有二十余万,这不是治国的长远谋略啊!虽然战事未停,应该一边耕种一边守备。”魏武帝采纳了这个意见,于是务农积谷,国家费用丰足。
宣帝又陈说荆州刺史胡..为人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傲奢侈,都不可据守边疆。
魏武帝没有考察处理此事。
及蜀将关羽在樊城围困曹仁,于禁等七军被水淹没,胡..、傅方果然投降关羽,曹仁被围很紧急。
当时汉献帝建都许昌,魏武帝以为接近贼区,打算迁都河北。
宣帝进谏说:“于禁等是被大水淹没,不是战守上的失误,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为此而迁都,即是向敌人示弱,而淮河汉水一带的百姓就会人心大不安定了。
孙权与刘备表面亲善,而内心疏远,关羽得胜,是孙权所不愿意的。
可晓谕孙权,使他在后面牵制关羽,则樊城之围可自然而解了。”魏武帝接受了这个意见。
孙权果然派遣大将吕蒙西袭公安,公安被攻下,关羽也被吕蒙所俘获。
魏武帝以为荆州遗民及在颍川屯田的军民逼近南方寇贼,打算都迁徙他地。
宣帝说:“荆楚之民轻脱,易于流动难以安定。
关羽新破,一些做过坏事的人或藏或逃,观望局势。
如将良民北迁,就伤害他们的意愿,也会使逃去的人不敢回来。”魏武帝听从了这个意见,以后逃亡的人都回来就业了。
魏武帝在洛阳去世时,朝野人士以为会出现危险局势而害怕。
宣帝统领丧事,内外宁静无事,奉灵柩回邺安葬。
魏文帝袭职即王位,封宣帝为河津亭侯,转为丞相长史。
此时孙权率军西行,朝中议论以为樊城襄阳无军粮,不能抵御吴寇。
当时曹仁镇守襄阳,群臣请求召回曹仁退守宛。
宣帝提议说:“孙权新破关羽,此时正是他想和我们结好的时候,一定不敢给我们造成祸患。
襄阳是水陆交通要地,不能放弃。”这个意见没有被接受,曹仁遂焚烧并放弃襄、樊二城,而孙权果然没侵犯疆土,魏文帝很后悔。
魏受汉禅让,文帝即皇帝位,以宣帝为尚书。
不久转为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hgxj 發表於 2023-3-19 16:40:34

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话二十四史》5【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