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3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小說討論] 《哈利波特》小说

[複製鏈接]

127

主題

0

好友

1067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2023-5-29 14:23
  • 簽到天數: 407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79
    金錢
    214
    威望
    1067
    主題
    127

    回文勇士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文明人 文章勇士 中學生 男生勳章 高中生

    樓主
    發表於 2021-10-7 21:17:34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国作家J.K.罗琳(J. K. Rowling)于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共7部。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为主要舞台,描写的是主人公——年轻的巫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第七本描写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战中在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

    截至2013年5月,“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已经被翻译成73种语言,共卖出了超过5亿本。[1]英国版由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Bloomsbury)出版发行,美国引进后做过部分修正由美国学乐出版社(Scholastic)发行,简体中文版由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繁体中文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美国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把这7集小说改拍成8部电影,前6集各一部,而第七集分成上下两部。哈利·波特电影系列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总票房收入达78亿美元。

    第一集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英国原版在1997年6月由Bloomsbury出版。这是一家小型的中立出版社。随后的几个月,这本书大受好评。1997年第一部在英国出版后短短15个月之内销售15万册。登上英国《卫报》、《泰晤士报》等多家图书的畅销书排行榜,并很快获得了斯马尔蒂斯奖、英国图书奖年度儿童图书等几大奖项。[20] 该系列前三集都获得了9-11岁年龄组“雀巢聪明豆儿童图书奖”(Nestlé Smarties Book Prize)[21] 。1998年美国学者出版社以105000美元的高价拍得《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美国的发行权,从此打开了《哈利·波特》系列风靡全球之路。[20] 美国引进后做过部分修正(英美语法差异、用词差异、章节增减等)由学者出版社(Scholastic)发行。第四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原版2000年在英国出版的时候比较高调,受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程度远高于普通新书。同时,皇冠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出版繁体中文版和简体中文版,引起华人区轰动,中文媒体纷纷报道介绍,此后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多次订正或重译了个别卷册(即2008年的“哈利·波特珍藏版”和2009年的当代欧美畅销小说系列)。第五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和第六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更是大作广告宣传,无论是原版在英国,还是其他语言版本在世界各国首发,都非常高调,销量也迅速登占各国图书销售排行榜
    《星期日泰晤士报》编辑尼科丽特·琼斯:“哈利·波特”系列已是经典。它很好地利用了儿童文学传统,也使其本身很有深度。儿童图书是否经典的一个标志,在于其是否能对成年人有吸引力。《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显然具备这个特点。同所有的最佳儿童读物一样,“哈利·波特”为那些不失童心的成年人提供了无尽乐趣。最重要的一点是,《哈利·波特》让读者在一个不道德的时代看到了德行的力量。[22]作家陈丹燕:《哈利·波特》是一部很有文学特质的小说,如果只看一本可能看不大出名堂,但要是读完了全本,就能看出有英国文学和英国历史的传统;而且结构庞大,不是“小开小合”的故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逻辑能力,才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对《哈利·波特》持肯定意见的作家、评论家们认为我们不应一味地拒绝《哈利·波特》而应该思考它对中国作家和文学出版的启示。[20]
    “爱可以战胜一切”。这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题。对于爱,作者首先着重渲染的是母爱,并且渲染得震撼人心,催人泪下。也正是因为这份母爱的力量,哈利·波特才得以‘大难不死’,在以后的成长中屡屡绝处逢生。其次,作者用浓墨重彩着力铺陈的是友爱。小说中,哈利、罗恩和赫敏三个孩子之间生死与共的友谊,对视友谊比生命更为宝贵的青春少年来说,自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再次是爱情,主要描写的是少年之间的懵懂恋情,写得朦胧含蓄,回味悠长,这也是作品中的一大亮点。[23]
    争议
    反对派批判《哈利·波特》,他们更多地关注作品的传播、对读者的影响等文本外的因素,本质上是对哈利·波特这样一种全球化消费现象的担忧,是对人们在商品化大潮中逐渐迷失自我的恐惧,是敏感的文化先锋们对一个时代的审美趋向做出的迅速反应。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后工业时代,无论是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还是覆盖面部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不能及的,文学作品也走下了高雅的店堂,成为文化产业商品大军中的一员,加上后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和自主性,经典的形成过程也变得相当复杂,对《哈利·波特》的争论反映了人们对文学商品化的抵制。[20]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热销和“哈利·波特现象”的形成,在部分人看来,完全是一种商业炒作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该作品讲述的是魔法故事,表现了虚幻和邪恶,这样的图书应该远离孩子。还有一些批评者认为,罗琳的写作风格平庸,故事内容重复拖沓。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2-12 05:09 , Processed in 1.02435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