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太阳 [打印本頁]

作者: 深蓝色的畅想    時間: 2022-4-14 14:16
標題: 太阳
太阳是个巨大的火球,晒晒太阳就能感觉到遥远的太阳送来的温暖。整个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只不过是太阳光热总辐射量的22亿分之一,这就够地球受用的了,不难计算,太阳辐射总功率高达3.83×1026焦耳/秒。这要多大的一个火炉,要烧什么东西来维持炉火?自然引发人们无限的联想。人们按照地球上的经验,进行过各种各样大胆的推测,直到人们发现了核聚变,才找到一个算是合理的解释。

  研究太阳可不容易,它离我们太远,而且不可接近,甚至连正视它都难,能做的只能是根据太阳的辐射进行猜测。20世纪30年代,一些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用已有的物理理论,构造出许多不同的太阳核聚变模型,最后还是贝特提出的模型被普遍接受。后经完善,成为太阳的标准模型,为此贝特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模型说,在太阳表面以下70万公里的深处发生着几类核聚变反应,那里的温度达到1500万度,经过这样的反应,传递到表面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了。

  这个模型再完美也只是一个构想,我们不可能看到太阳内部,从太阳深处的核反应中产生的光子,经碰撞、吸收等过程已经不是原有的形态了,我们能看到的光子都是太阳表面发射出来的。不过这个模型预言,在4个氢核聚成一个氦核的反应中,放出能量的同时还发射出2个正电子和2个中微子。据说中微子几乎不与什么物质发生作用,即使在太阳内部也通行无阻,以接近光的速度离开太阳中心,几分钟后就到达了地球。抓几个太阳中微子来看看不就间接地验证了吗?这可难坏了实验科学家。神秘的中微子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几乎跟谁都不反应,不是容易捕捉到的。为此,美国科学家戴维斯在美国胡姆斯塔克金矿1500米深的废弃矿井中放置了盛有615吨四氯乙烯液体的巨桶,守着中微子的到来。戴维斯一干就是30年。在这30年中,他一共才探测到约2000个中微子,无论怎样,总算证明了太阳内部确实在进行着由氢聚变为氦的核聚变反应。

  这样一个核聚变假说就让科学家们大费周折,可想关于太阳的起源和归宿的假说证明起来必定更加困难,毕竟那是久远的过去和几乎看不到的未来,想起来都让人头晕目眩。科学家们还是凭借现有的知识,“安排”了太阳一生的可能轨迹,尽管不同的计算会有不同的结果。更何况很多都是大胆的假设,不过那也没什么关系,只要有个大致的轮廓,再去小心求证,理论可以不断地修正么。过程是挺累人的,可是人类理性就是这么执著。

  实际上,尽管有了合适的太阳模型,也只能描述一个大致的状况,我们对现在的太阳还远不能说了如指掌。对如太阳黑子活动、太阳磁场变化、太阳外层温度异常等还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对太阳物质组成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不同的计算会有不同的说法。这样的话,对过去的重构和对未来的预测也就难说十分准确。重构过去,人们可能有机会找到间接的证据,而对于未来,人类可能没有机会来验证了。

  人类生活过于依赖太阳,而且与太阳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形象一点说,太阳打个“喷嚏”,人类就会发抖。过去没有无线电通信的时候,太阳黑子活动影响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只会让鸽子之类的动物找不到北。如今却会扰乱人的生活,今后会更甚,大概到什么时候人类也没办法控制太阳黑子的活动。现今人类被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就搅得不得安宁,赶明儿太阳稍多那么一点点辐射,地球就会洪水滔天,稍少一点点辐射,地球就会冰天雪地。这是很可能的,太阳大概不会永远是现在这个样子吧。也大胆假设一下,要验证对太阳未来的预测,没准要地球上更适应环境的未来智慧生物来完成了。

  我们离不开太阳,对太阳的描述也一直会进行下去,像是智力游戏,它会满足人类思维上的需求。太阳依然故我,描述会各有差别。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加上人类丰富的想象,人类眼中的太阳今后还会变样吗?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5.98/) Powered by Discuz! X2.5